/ 查詢結果 /
辭條編號 | 000171 |
辭條名稱 | 菜脯甕 |
所屬分類 | 民俗文物 / 生活的民俗文物 / 飲食用具與設備 / 加工保存 |
辭條簡介 |
一般醃菜的陶甕,器形略似橄欖形,高度為寬度的兩倍,肩部最寬。為窄口圓唇、短頸,口沿外凸,可以繫綁麻繩來固定封口蓋上的蓋布或蓋紙。質地厚重不易破損,堅固耐用。有的陶甕表面以拍印模連續拍打印出花紋。釉色以暗褐色為多。臺灣農家節儉不浪費的美德,收成的作物吃不完,就醃製加工,便於保存。常見的醃製品例如:醬瓜、醬筍、醃瓜、酸菜、蘿蔔乾(菜脯)、醃肉、破布子丸等。 蘿蔔醃製成乾,閩南語俗稱菜頭、菜頭脯、菜頭脆仔,可以長年食用。將收成的蘿蔔洗淨,經過曝曬、腳踏實、灑鹽醃,最上面以石塊重壓。在冬季有陽光的期間每日反覆鋪鋪收收前後約十天或半個月,等到菜頭曬軟成脯,就收在甕、罐或缸內,封住口,就可陸續取用。 |
相關辭條: | 油甕 , 榨油機 , 米苔目器 , 杵 , 醃菜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