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詢結果 /
辭條編號 | 002047 |
辭條名稱 | 北管鼓詩 |
所屬分類 | 民俗文物 / 藝術性民俗文物 / 音樂、戲曲、遊藝、娛樂 / 樂譜與劇本 |
辭條簡介 |
北管鼓詩由模擬各個鼓介合奏時產生的音響而來。在抄寫上常以狀聲字來表示各種聲響,如:「匡」、「七」、「采」、「咚」…。但各家抄本的用字不一,也有許多自創的文字,常見在本字左邊加上「口」字旁,而成為鼓詩中的狀聲字,如:「咯」、「咚」、「啋」、「噹」…。除了抄本的用字各家不一之外,狀聲字的念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即使同一抄本的演奏,不同樂團演奏出來的鼓介細部聲響效果仍會有所差異。至於拍法的板撩符號,民間抄本也未完全統一。較常見的是以「○」當作板位,「、」當作撩位所在。也有可能不標出撩位,由樂師親口傳授。 常見鼓詩使用樂器與狀聲字、演奏法對照: 鑼:匡(大鑼獨奏或銅類金屬樂器全體齊奏);大小鈔:七、采(大鈔,小鈔擊奏);通鼓:隆、咚 (通鼓擊奏或北鼓楗擊通鼓);響盞:乃、呆;小鼓(北鼓):大(北鼓單擊一下)、八(北鼓雙楗同時擊奏)、嘟(北鼓雙楗輪奏)。 |
相關辭條: | 北管鼓詩 , 工尺譜 , 京劇鑼鼓經 , 簡譜 , 拱樂社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