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詢結果 /
辭條編號 | 002320 |
辭條名稱 | 新竹貢丸 |
所屬分類 | 民俗知識 / 與民俗文物有關之民俗知識 / 食物 / 地方小吃 |
辭條簡介 |
臺灣小吃的新竹米粉配上貢丸湯,缺一則美味打折。用木棒槌肉塊,臺語發音成「貢」,貢丸之名得自此意。據傳說新竹有一媳婦因為公婆齒牙咀嚼不易,將肉去脂剔筋槌擊成丸。另一個傳說,在明末清初時,福州沿海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出了一名孝子,為了讓年老齒牙動搖的母親能夠享受豬肉,苦思出來以類似搗糯米的方法,將肉塊槌成肉漿,再揉成肉丸。此方法傳開來,大家仿效。 貢丸的做法,首先將瘦肉切開,將鹽平均灑在豬肉上,然後用搥肉器,把豬肉搥爛成為肉泥備用。接著把肥肉切成小塊,再剁成肉泥,與瘦肉放在一起。薑切片拍碎,泡入米酒中,成為薑酒。在肉泥裡面加入薑酒、胡椒粉、鹽、蛋白、太白粉,用手把全部揉成泥狀。用木棒搥擊肉泥,或者把肉泥用力來回的甩到碗裡,兩種方法都是為了使肉泥產生黏力。最後將肉泥用湯匙挖成一個個丸子,放入煮沸的水鍋裡面,煮熟後即成貢丸。 |
相關辭條: | 大溪豆乾 , 北斗肉圓 , 臺中太陽餅 , 鹿港豬油粩 , 北港落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