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匯出

收件人信箱:

辭條:

留聲機

辭條內容:

人類研究如何保留聲音的時間早在一八五七年就已開始,法國人里昂以耳膜隨聲波震動的現象,製作了一個能夠記錄聲紋的裝置,但這個設計無法將記錄的聲音重現。直到一八七七年,美國的西方電氣公司請愛迪生研製一種電報中繼裝置,才意外發明「留聲機」。愛迪生當時將錫箔繞在一個有螺紋的捲筒上,依照摩斯電碼原理在錫箔上刻出凹洞,然後使捲筒旋轉,利用一根鋼製探針循著筒身的刻痕刮抵,就能夠聽到類似說話的聲音,加以改良之後,發明了他稱為Phonograph的留聲機。由於聲音是在圓筒上的蠟膜錄製,因此音帶又叫「圓筒唱片」。之後德國人貝里納將愛迪生的留聲機加以改進,於一八九二年推出一種叫Gramophone的機器,使用扁圓形塗蠟鋅版作為播放和錄音的媒體,同時可製成母版複製,類似今日所謂「圓盤唱片」。 留聲機在一八八八年傳入日本,但直到一九○七年,美國與日本技術合作,在日本創設美日留聲機公司開始自製留聲機,並於一九一○年在臺北「榮町」,即現在臺北市衡陽路設立「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臺北出張所」,開始在臺灣販售留聲機和唱片。一八九三年以後,隨著唱片的量產,留聲機逐漸普及,當時的留聲機外型十分笨重,雖然主要構造只是轉盤、唱針、共鳴箱和喇叭,但為求表現質感,「朝日」公司製造出百合花型喇叭的留聲機,讓聆賞音樂的氣氛變得更柔和,相當受歡迎,從此各種造型的喇叭不斷推陳出新,製作留聲機的材料越來越講究,成為相當精緻的工藝品。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