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辭條編號: 2267
辭條名稱: 年糕
辭條簡介:
年糕客家人稱為甜粄或紅豆粄。漢人過農曆新年習俗必定準備年糕,祭祖先拜神明的供品,意寓年年高昇。若因為家中發生喪事未滿一年,則不能蒸製年糕,而由親友贈與。 民間蒸年糕時,忌諱年糕久蒸不熟,因為年糕蒸得順利、表面平滑光亮,象徵來年順利。依民間習俗,蒸年糕的灶上擺放鹽巴與艾草以去邪,避免讓小孩子進廚房,要求小孩子不可亂講話。 首先準備糯米,洗淨泡水一夜,以石磨磨成米漿,倒入結實的大布袋內,袋口紮緊,整袋置放在長條木凳上面,袋上壓以木扁擔,用繩索將袋子緊緊綁夾在中間,目的是使這袋米漿的水分脫離。客家人稱這脫水過的米漿為「粄脆」。另從粄脆當中取出一小團投入滾開的水當中煮熟撈起成「粄母」,在大盆子裡面將粄母拌入粄脆,加入砂糖,用力反覆搓揉,直到均勻、富彈性、韌軟、有光澤為止。還有摻入香蕉油,能使味道更香。客家人的紅豆粄,要加入熬好的紅豆。 炊蒸年糕時,在蒸籠(或其他的容器)裡面鋪上玻璃紙,倒入揉好的材料,插通氣管後蒸到糕面平滑,插入筷子測試不粘即表示已經熟透。年糕蒸熟冷卻後切片食之,或沾裹麵粉糊油炸。
版權所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Copyright © Taiwan Histo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