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詢結果 /

辭條編號:

1813

辭條名稱:

臺灣寺廟建築裝飾-總說

辭條分類:

詞彙類編 / 民俗文物 / 藝術性民俗文物 / 建築、工藝、裝飾 / 寺廟民居建築構件 /

辭條簡介:

臺灣的寺廟在清代以來之發展中,由於社會、經濟及文化之因素,使得裝飾特別發達,成為廟宇建築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它繼承了中國南方廟宇建築重視裝飾的傳統。廟與民宅最大的差異即是裝飾華麗程度不同,可以說廟宇裝飾是民間藝術之總匯。廟宇裝飾原先皆由結構的或構造上的結果衍變而來,有的是構造之退化或變形轉化,最後成為視覺上美學及象徵意義。另外,與陰陽五行及方向、色彩亦有密切關係。裝飾的方法有寫、繪、彩、雕、塑、貼、砌等,各類均有專司匠人負責。木匠以結網或網目斗拱裝飾天花板;雕花匠雕出精細的托木及窗櫺;油漆匠在所有木構件上塗彩繪;並有畫匠負責主要題材;泥匠則慣以複雜的花砌圖案來砌一堵牆;屋頂上有陶匠及剪黏匠專門負責屋脊剪黏花飾及簷下水車堵之交趾陶飾;各種匠人都能有發揮特長的地方。 道教廟宇與佛教寺廟在裝飾題材及風格原有基本之差別,但臺灣的宗教已經儒、釋、道混合了,後期的發展已較難辨其分野。在諸多裝飾母題中,夔龍紋是源遠流長的傳統中國題材,也是在廟宇裝飾系統中最有變化,最受匠人重視的。以夔龍紋為母題的部分,自臺基、屋身至屋頂,幾乎無所不在。包括牆堵的櫃臺腳、雌虎爐(即夔龍爐)、?扇門腰板、屋架員光板、出栱、瓜筒、束、屋脊等部位皆使用夔龍裝飾。夔龍可以稱為是臺灣廟宇裝飾之靈魂,在清末臺灣廟宇中,尤以漳州派的匠人尤善於使用夔龍斗栱。一座廟宇中,裝飾之分布,也有主從輕重之分。凡是在觀賞者或祭拜者容易駐足或視線明朗之處,才提供較豐富的裝飾,如屋頂脊飾。前殿(三川殿)是廟宇的大門,裝飾常勝過大殿(主殿)。據調查研究,較富裕的地方或信徒跨越數縣(即全省性)的大廟,其裝飾較豐富,藝術水準也較高。如臺北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桃園景福宮、新竹城隍廟、鹿港龍山寺及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南鯤鯓代天府、臺南大天后宮等。

/ 匯出選擇辭條 /

E-Mail

E-mail

列印

列印

HyperLink

意見建議